港府积极部署“抢人才”及“抢企业”,其中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下周三(12月28日)开通,同时于明年元旦起撤销优才计划限额,为期两年。另外,港府亦将成立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”,目标是于未来三年,吸引1130间企业来港,当中包括100家龙头企业。
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预计,“抢人才”相关措施每年可吸引约3.5万名人才来港,共计三年达10万人以上;计及每年香港5万名大学毕业生(三年共15万人),相信三年可有多达25万名人才补充,足够弥补香港过去两年流失的14万名人才。
政务司司长陈国基(右三)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(左三)等昨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记者会,阐述政府“抢人才”、“抢企业”措施的实施细节。记者 崔俊良摄↑
四星期内完成审批申请
人才服务窗口方面,陈国基指,除网上平台外,港府正筹备相关实体办公室,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策略,明年初将向立法会财委会申请拨款。他期望,上述计划可吸引高薪和具学历的专业人士,相信各项计划申请和审批流程会全面理顺和优化,申请可在完成提交文件后四星期内完成。
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席记者会。中新社↑
“抢人才”措施中重点推出的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”(高才通),招揽三类人士,包括:①申请前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高薪人才,不论学历皆可通过“高才通”来港。②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,港府会参考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、Quacquarelli Symonds(QS)世界大学排名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最佳大学排名、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,按此计算全球现有176间大学属百强大学,其中有9间为内地大学、5间是香港本地大学。有关毕业生若过去5年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,无薪酬要求,亦不设限额;③有百强大学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未足3年,则每年上限1万人。
目前上榜的9间内地大学包括: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。5间香港本地大学包括:香港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城市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。
香港中环街头。中新社↑
对于香港和新加坡之间,谁在“抢人才”方面的措施较吸引,陈国基回应称,不赞成与其他地区比较,每个地方都有吸引之处,即使早前疫情较为严重之时,每年仍约三万人申请来港工作或读书。他又指,香港最优胜的地方,除了背靠祖国,亦有“粤港澳大湾区”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以及“十四五”规划等因素,相信上述因素对外籍人士非常吸引。
引具战略意义企业来港
在“抢企业”方面,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,目前已有数十间公司获纳入其“引进企业名单”,部分已与港府接触;虽然现阶段不方便透露相关企业的名称,除了是龙头外,部分企业在推动个别产业发展上,将具有战略意义。他又称,未来港府将按产业、投资额、业务计划、对香港就业市场及GDP贡献等一篮子因素,考虑是否引进该等企业来港。
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记者会。中新社↑
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”的工作,陈国基表示,除公开招聘猎头及策略宣传的人才加入外,还会从现有公务员调配加入。该办公室将设有“招商引才专组”,驻守17个内地或海外经贸办事处提供实地支援。投资推广署亦将会调整分工,以持续为重点企业以外,向其他企业提供一站式投资推广咨询服务。
香港街头的阿里云持续创新平台广告。中新社↑
“本地人才是香港的‘根’和‘本’,海外人才来港只是发挥补充作用,我很渴望及很期待在香港长大、以香港为家的人才,继续留港服务。”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强调,港人占天时地利优势,又指香港机遇处处,强调:“只要肯留港打拼的人,就有很多机会。”孙玉菡呼吁,港人如果爱香港这个家,就应留在香港发展。他续指,当前北美及欧洲正进入调整期,香港现时推出措施“抢人才”,正正是合适时间。
来源:香港商报
记者:邝伟轩
编辑:静文
封面:健宗
审读:颖婕
审核:雨杉
评论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