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肌梗死在院内的死亡率仍然达到4~11%

日期: 栏目:欧洲杯 浏览:55 评论:0
心肌梗死在院内的死亡率仍然达到4~11%

  #健康热力计划#

  刚刚,欧洲杯丹麦埃里克森赛场上突然倒地。

  好消息是:在心肺复苏+AED体外除颤后,10分钟后成功救回。

  这种急救方法心内科经常在用,最近心梗挺多,而心梗导致心源性猝死很常见,这2个月就连着抢救了好几个心跳骤停的患者。

  而欧洲杯上的这一幕,更是证明了心肺复苏和AED联合是真正能救命的方法。

  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,丹麦和芬兰队进行的比赛打到42分钟左右,上半场快结束前,丹麦队中场核心埃里克森突然倒地不起。

  这时他身边的队友马上示意队医进场,并组成人墙围挡,及时对埃里克森进行急救,据报道当时进行了心肺复苏+AED的急救,在抢救10来分钟后,队医将埃里克森抬出场地,镜头里已经可见他清醒的样子。

  据统计,心跳骤停后,在1分钟内抢救成功率可以大于90%,4分钟内成功率仍然能够达到60%,而超过10分钟之后,被抢救成功的希望基本为0。

  这次在直播镜头前显示的这一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,当时,很多人痛哭流涕,以为将会失去这位球场巨星。

  猝死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,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,我们经常可以听见或看到某某公司老总、白领、演员、年轻的学生猝死的消息。

  据统计,我国每年有大约54万人猝死,其中大多数是心源性猝死,而有80%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,最常见的就是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。

  现在社会心梗已经明显年轻化了,单单今年前几个月我们就收治了数量不少的25~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,通过溶栓或者急诊手术,挽救了大多数的生命。

  很多患者都有吸烟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、少运动、熬夜这些危险因素。

 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堵塞

  冠状动脉再通后

 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这么幸运被救回来。

  对于25岁~45岁的年轻人来说,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,90%在送医之前死亡,所以根本没有机会送到医院,而就算送到医院,也并非都能抢救回来。

  即使目前医疗技术高度发达,各种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技术,例如血栓抽吸、心脏支架、药物球囊、溶栓等等方法的积极应用,心肌梗死在院内的死亡率仍然达到4~11%。

  抽吸出来的血栓

  但无论如何如果能送到医院,那么抢救回来的几率会大得多。

  因此对于心跳骤停,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,那么就能大大增加获救的机会。

  目前我国院外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%,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15%~50%。

  其实心肺复苏并不复杂,AED的使用也并不困难。

  1、评估

  2、呼救

  3、按压

  4、除颤。

  1、首先确保我们自己身处的环境安全,然后判断患者的意识: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,轻拍重呼:“喂!你怎么了?”

 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,要立刻检查呼吸、颈动脉搏动,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。

  具体方法是: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-10秒(可以嘴巴里默念1001、1002…1010,目的是读秒,以免判断时间过长),检查是否有呼吸存在。

  并在喉结旁二横指处触摸颈动脉搏动(当然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不用)。

  2、如果判断意识消失,立刻呼救:来人啊!赶快拨打120!帮忙去拿除颤仪!(如果附近有的话,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配备了。)

  3:很关键的就是要及时胸外按压,这个其实并不复杂,如果平时有培训的话就更好了:两手的掌根重叠,双手指交叉,手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,将手指翘起,以免损伤肋骨。

  按压的时候要注意双臂伸直,使用上身的力量用力进行按压,保持按压频率100~120次∕分,要注意按压要有一定的深度,我们建议按压深度要达到5~6厘米,同时每按压30次,人工呼吸2次。

  4:除颤:一旦AED体外自动除颤仪到了,要立即使用!

  除颤是非常关键的一点,要知道心肺复苏可以维持生命的循环,而电除颤则是把室颤逆转为正常心律的关键。

  1、体外自动除颤仪AED会有个按键,按下电源开关或者掀开显示器的盖子,机器会发出语音提示,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了。

  2、 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贴好电极片。这个在机器上会有图示,也会有语音提示,一个电极贴在右上胸壁,另一片贴在左乳头外下侧。

  3、电极插头插入主机(有的厂家已经插好了导线)。机器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率,判断是否需要除颤,这时候不要触碰患者。如果有电除颤指征,机器会发出指令。

  4、如果机器发出除颤指令,那么在确保没有人接触病人的情况下,按一下“电击”键。

  5、“电击”完成后,立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。每隔两分钟,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,如果需要,再次“电击”。

  6、这些步骤要不断的重复,直到我们急救人员到来接管。

  一定要记住,在出现心跳骤停的时候不要慌张,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处理,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。

  本文为“心路星尘”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,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并取得授权!更多有声科普请关注“心路星尘”!

  心路星尘医师:今日头条签约作者,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,心内科副主任,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成员。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